三国志

自从看了《易中天品三国》之后,一直琢磨着看一下《三国志》原著,毕竟史实不是小说,更严肃一点, 更接近真实。

记得2017年的时候我拿着这本书,去义乌市政府前面的人民广场,好像是正午时分,阳光很亮, 读了一页多,感觉头晕脑胀。我还想着尽量读懂文言文,不看甚至少看白话译文,结果是即使两者对照着看, 仍然感觉故事难以连贯起来,而且这也不是故事啊,写这个人做得一件件事,没什么细节,更别谈情绪情感, 和流水账擦不多。

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的这版,明黄色的封面,精装硬壳,660页,厚度和一本小字典似的,拿在手里 沉甸甸的。虽然我上学时候古文功底还算不错,但真没怎么完整读过史书,这本属于二十四史之一,读之前 最好头脑里有个叫“历史观”的东西,不然看这种书如同耕地,太累了。从那之后好几年,我也没再翻开这本书。 读书进度就一直停留在《魏书.武帝纪》的前两三页。

直到疫情期间在家闲着没事,拥有大量空闲时间,不会有人打扰,心里也不会担心上班的各种麻烦事,终于 有了把本书看完的想法。对于自视过高,想直接看懂文言文的妄念,我把它打消了。对于每天看一页还是两页, 我也在实际读书过程中做了适应性调整,最后停留在每天坚持看一页上。就这样,慢慢看,660页用了两年时间 才看完。

这本书和《三国演义》小说区别还是很大的,里面有很多文献类的东西,比如皇帝的“诏书”,大臣的“书信” 什么的,看不懂就尽量看,看完原文看译文,终究能明白个大概其。对于打斗和战争场面,好像没有什么 详细描写,看的时候要用电视剧里的情节进行脑补。

作者陈寿的老师是蜀汉的太史谯周,类似司马迁的职位,掌管钦天监和书写历史。他观星方面很厉害,著名的名言是 劝诸葛亮不要北伐:“臣夜观天象,北方旺气正盛,星曜倍明,未可图也。”(出自《三国演义》)观星和堪舆占卜类似,都属于玄学, 陈寿作为他的弟子,写史书的时候也不是全写的人物事迹,在某些篇幅中也涉及到了算命预测等。以前我就知道, 写东西不可能全是真的,纪实文学也不行,虚的部分也是必要的,至于要不要相信,那就见仁见智了。

看到《吴书·吴范刘惇赵达传》的时候,还是挺震撼的。吴范算出了关羽的逃跑方向,及其必死的结果,很厉害。 其实如果不是命理的原因,关羽虽然失败,并不一定马上就死,也可能被俘。《三国演义》这个地方有个错误, 说算出关羽逃跑方向的是吕范,也就是刘备和孙尚香的媒人,这是不对的,应该是吴范才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