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那时候看这本,已经是大学毕业了。2007年左右,在北京实习,经常去望京那边的一个地下新华书店。 那里很宽敞,还有小凳子坐,很多书的塑封你悄悄拆开也没人管。各种书分类很齐全,甚至有一些竖版古书。虽然在地下, 但还分成了两层楼,空间感很好。顺着电梯下来,刚进门不远有一架钢琴,有时候会有人弹。往南走一点儿,有一个门和一个大超市连接,买东西很方便。这种超市和书店 共同经营的方式,后来我在其他城市也遇到过。
说回书店,武侠小说是有一个专区的,看到了排在一起的金庸全集和梁羽生全集,其他人的也有,忘记了。 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带着小学生弟弟走过书架,指着金庸全集说,这十几本我小学毕业以前都看过了。 我很惊讶,也有点儿不信,城市里的小孩阅读量这么大的么?金庸的书的语言是沾点儿文言的,不是很好懂。 还有我小学时候作业都做不完,课外书老师是不愿意让看的,能看一两本杂志类的短文不错了,大部头基本没完整看过。 我高中时候就听人说能一星期看完一本书,不太信,囫囵吞枣而已,难道这女孩也是这种人?
那时候我正在读《诛仙》,很慢很慢,连听有声小说,看网文带看实体书,两年没看完。只盯着一本看, 未免无聊,况且《诛仙》不是什么百科全书式的小说,故事内容十分单调,而且抄袭的味道非常大。 怎么发现的呢,那时候我也打开了《天龙八部》来看,这次看的是正版的了,新华书店里嘛。 看到“玉壁月华明”这一章节,就是段誉掉下悬崖,在晚上看到无量山玉壁反光,进而发现神仙姐姐雕像…… 这在《诛仙》里相似的情节是“诛仙V”中的“第二十一章.无字玉壁”,张小凡在天音寺无字玉壁前领悟天书第四卷。 还有很多,那时候我想做个考证来的,证明萧鼎这孙子就是在抄袭,后来发现工程量太大,而且没有什么意义, 向一些傻子证明“孔明”和“诸葛亮”确实是一个人,能有什么意义呢。
还有,这本书有一部分是倪匡代写的,看到那部分的时候,确实感觉到字里行间杀伐气重了,但谋篇布局渐渐失控了。 武侠里确实有杀伐,但也有侠义,不能偏向打打杀杀或者怪力乱神,那就失去意义了。金庸后来接续写的部分, 一点儿一点儿往回掰,甚至一些小人物、工具人、纸片人都赋予了性格和出场的意义,味道终于找回来了。 这体现了金老爷子强大的写作功力,但遗憾的是这本书终归成了残本,瞎眼的阿紫终究没能救回来,让金庸本人写 一定不是这种故事走向。
这本书被称为最好的武侠小说,虽然是残本,但红楼梦不也是残本么,后四十回是高鹗狗尾续貂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