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16岁的花季,17岁的雨季”,当时这句话在高中生群体里疯传,又是花又是雨,多浪漫啊。
16岁是高一,17岁是高二。这位1974年出生的女作者——郁秀,可他娘把人骗苦了。
不说高三,就说高一高二,那理科班里的数理化已经把人搞得一个头两个大,同学之间关系日趋紧张, 一道题你会我不会就能造成鄙视链…… 重点高中里全是一些“牲口”,不光学霸居多,学神也经常出现, 谈恋爱? 不说你敢做什么,就问大家都在拼命学习的氛围中,你敢想么?老师都在教室窗外或明或暗地监视着, 你一回头和同学说话,就把你揪出去“拷问”。
我还记得高一末或者高二初时,学校要求提前开学,不用等到9月1号, 好像8月20几号就开学了,天气热得不行。教室里没有空调,只有电扇,偏巧那天还停电了,我们教室前方朝阳一面还是一个蓝色大玻璃罩子,不透气。 八九十人的教室里点满了蜡烛,黑烟呛人,木头桌面上全是汗水,头发都贴在脸上额头上。我还记得晚自习肚子痛,想去厕所,但是还没下课,老师还在上面唠叨。 对了,说是“自习”,其实还是有老师在上课。我犹豫着不敢举手,肚子拧肠儿疼,好不容易挨到下课,赶紧跑出去…… 我记得走廊上嘈杂的人群,我记得饮水机里散发出的浓重的“氯气”的味道,那可是饮水机,号称“干净”的给人喝的不锈钢开水机。 这是“花季”?这是“雨季”?还是“地狱季”?
这本书里写的人物,我对那个学习好的“陈明”有点儿共鸣,但也只是一点儿而已,就是以学习成绩好为骄傲的本钱这一点。 但是人家可不是底层穷人,家是深圳本地的,老爹是做生意的,所以他是标准的“富二代”。另外,就是那个整天 想着吃的胖姑娘“柳青”写得也不错,她总是以自己身材臃肿而自卑,这在现实中我见过类似的人,不过她家庭条件 也和陈明差不多。这就是这本书不如韩寒等一些这些八零后作家接地气的原因,整天写富二代的故事,和真实世界 总觉得隔着一层。